他山之石
    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他山之石 >> 正文

    天津大学“四个赋能”助力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

    编辑:董秀娜 时间:2021年05月13日 10:27 访问次数:

    天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深入实施“三全育人”“五育并举”人才培养综合改革,通过制度赋能、课程赋能、实践赋能、文化赋能,努力探索构建“不从纸上逞空谈,要实地把中华改造”的具有天大特色的劳动教育格局。

    制度赋能,助力建立劳动育人长效机制。一是做好顶层设计。学校召开“三全育人”“五育并举”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工作会议,提出“劳动教育淬炼计划”,出台《天津大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》,将“五育并举”写入学校“十四五”规划,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。二是加强组织保障。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劳动教育会商机制,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,科学决策部署、高效推进落实相关工作。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各学院(部)选聘一名专职教师担任劳动教育负责教师,负责学院劳动教育统筹安排。邀请劳动模范、大国工匠等担任劳动情怀教师,聘任优秀后勤员工担任劳动技能导师,聘请重点行业、重点单位技术能手担任业界劳动导师,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,强化师资力量。四是设立劳动教育专项基金,支持劳动教育相关教学改革项目、课题研究和特色活动,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开展。

    课程赋能,助力健全劳动教育教学体系。一是摸清底数。开展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现状调研,梳理各专业培养方案,明确科学实验、实习实训、毕业设计、创新创业、社会实践等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,保障全校本科生劳动教育类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。二是优化内容。在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等思政课中,凸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、劳动精神、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等内容,进行劳动思想理论专题讲授,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。三是贯通融合。稳步推进课外教育课程化、学分制改革升级,进一步增强一二课堂互联互通。开设《学生社区综合事务体验课程》《科学与烹饪》等26门劳动教育第二课堂课程,每年500余名学生选课并取得学分。组织课外实践教育精品课程评选,5个学院(部)的5门劳动教育课程获评第二课堂品牌“金课”。

    实践赋能,助力拓展劳动淬炼活动场域。一是丰富“生活+”劳动锻炼载体。在学校结对帮扶点挂牌劳动教育基地,在校内设立农作物种植体验区,让学生在春耕秋收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。深入推进学生宿舍区“力行工程”,全面开展爱国卫生大整治专项行动,举办“寒假劳动创造营”“五育达人挑战赛”,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美化,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体验劳动的快乐。二是深化“专业+”劳动实践路径。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,发布“天大方案”2.0,建设开放型多学科培养平台,深化多元协同育人,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研究式学习和创造性劳动,在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中率获佳绩。持续推进 “寻梦立志”名企行、“青苗工程”“励行计划”等,倡导广大毕业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。三是延伸“公益+”劳动奉献平台。举办“爱校归零、从新启航”毕业生感恩母校活动、“光盘行动”宣传教育月,引导学生躬身实践、服务校园。组织“医心战疫”志愿服务,8000余名学生参加社区值守、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义务家教。实施“兴学之路”扶贫专项实践项目,不断深化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实践,在全国贫困山区建立100间“北洋梦想教室”,开设“云课堂”,以天大青年力量助力全面小康。



     

    返回首页

    Copyright @ 2019-2021 江苏大学学工处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