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十大育人 >> 心理育人 >> 正文

突破困境 思变求新,江苏大学努力做好学生的“贴心人”

编辑:董秀娜 时间:2020年05月07日 14:22 访问次数:

“你们现在的厨艺一定是突飞猛进吧,聚焦眼前能做的事,不仅把它完成,还要做出乐趣,这是我们直面压力,调整情绪的一个好方法,真的为你们点赞!”这是在五一假期里跨越十二个时差的一次连线,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陆菁正和滞留在加拿大的53名金山英才班的同学进行着云端的“面对面”交流,为远在海外的学子提供心理支持。像这样主动深入到师生群体开展心理咨询师“面对面”的互动交流,已经成为了心理中心工作的一个新常态。从防疫初期为学生管理人员提供心理纾解与支持,为湖北学子普及心理防疫知识;到防疫中期缓解师生学习科研压力,为心理咨询师提供团队支持互助;再到复学准备期为辅导员线上心理工作进行专业指导,进行复学第一课团辅方案的培训;以及现在后疫情期返校学生的“安心”疏导,滞留海外学子的心理支持。

疫情当下,远程心理服务已成为高校心理工作的主要方式,如何防止“隔靴搔痒”是当前心理工作的痛点与难点,江苏大学秉持育人初心,努力破局思变,力求当好学生的“贴心人”。

具备前瞻思维,学子诉求“贴得近”。根据疫情防控要求,提前预判,制定《江苏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预案》、《复学后心理危机紧急干预流程及要点》等制度,使心理工作有的放矢。利用现有学生心理关怀四级网络和三色预警机制,发挥学院与学生“近距离”接触优势,利用心理辅导站、学院心理辅导员、心理委员、心理信息员等力量,通过学生视频会议、云端考勤、课堂线上学习、三困生点对点沟通摸排等方式,全面了解不同阶段、不同类别学生心理诉求。

挑战惯性思维,精准服务“贴得紧”。传统心理工作倡导“来者不拒,去者不追”,现阶段高校心理服务,则需要“主动出击,精准对接”。心理中心根据学生心理诉求,防疫期 “助力心安”,通过微信、微博、校电视台、心理防疫手册等多种媒介进行疫情期心理科普教育,开放线上求助渠道,提供多样化求助资源;复学期“未雨绸缪”,针对考研复试、就业困扰、毕业压力、睡眠调整、复学适应等现实问题设计专题微信,指导辅导员开展好线上心理教育,主动与重点关注人群对接,及时转介;复学后“多管齐下”,网络实时服务、邮箱24小时回复、心理预约电话、线下心理咨询正常开放,咨询师全资质、心理服务全通道运行,全方位满足学生心理咨询诉求。

倡导融合思维,心灵成长“贴得进”。心理工作是高校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,体现在工作的各个层面,江苏大学更是强调多部门协同工作。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两手抓,心理中心深入教师群体线上面对面交流,为心理困扰老师提供求助资源,实时评估,及时转介。三困生群体实际帮扶与心理帮扶相结合,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激发学生心理潜能,组建拥抱压力、拥抱学习、拥抱人际线上成长小组,对学生共性问题集中研讨与反馈,帮助学生聚焦当下,积极应对。学校-家庭-学生良性互动协同运作。防疫形势下,学校积极构建家、校、生良性互动平台,学校既要当好学生成长的“引领者”“护航员”,更要成为学生与原生家庭链接的“助推剂”“润滑剂”。心理中心积极为一线辅导员进行家校沟通技能辅导,引导辅导员多角度考察评估,形成家校合力,共同呵护学生平稳渡过特殊时期,并在危险中寻求发展机遇,获得心灵成长。

 

 

返回首页

Copyright @ 2019-2021 江苏大学学工处版权所有